任丘律师为你介绍在我国古代,要求婚,你得抱只大雁去女方家:
继续写中国诗词大会第5季。
昨天晚上的第5期,在竞争本期擂主时,出场的是从事出入境管理的女警察芦冰和12岁少年郎郑坤健。自古英雄出少年,这个少年上期挑落了自诩为“千年老二”的彭敏,这期竟然又将警察阿姨击败,真是让人感慨。
当然,这里有个题目,我没有想到这个12岁的少年竟然知道,那就是在我国古代大雁被当作结婚礼物。
这个题目出的不太严谨,考虑到目前“法律学堂”大多数订户正呆在家里为阻击疫情而作贡献,我来给大家说说这里面的故事吧,还是挺有趣的。
说到大雁与我们的婚姻,就不能不说起我国的彩礼,这可是有起源的。
婚姻是人生大事,现代青年男女,两个人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,想要立业成家(现在立业不容易,成家倒相对容易,前提是你搞定了丈母娘),只要符合年龄和其它法律规定,就可以拿到具有法律保护伞性质(受法律保护)的结婚证书。而古代没有婚姻登记这一说,于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,形成了“六礼”制度。这一制度对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着主导作用,甚至对当代新婚俗仪式也产生重大影响,因为今天的婚礼虽然形式有很多变化,但传统“六礼”的主体内容基本保存。
“六礼”是婚姻缔结六个不同的阶段,分别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和亲迎。
一是纳采。一家有女百家求,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,如姑娘家不拒绝,那男方就要有所表示了。表示什么呢?不是项链不是戒指,也不是什么“三转一响”,而是一只大雁,此即《仪礼》中的所谓“昏礼下达,纳采用雁”。据说大雁在动物世界中至情至性,专一于配偶。当然,大雁毕竟是候鸟,而且捕获她也是件技术活,要是只因为弄不到大雁而耽误了婚姻大事显然划不来,因此后来大家都变通了,商定以鹅作为替代品。这种改变对男同志绝对有利,就算你娶上百八十个老婆也不成问题,大不了开个家鹅养殖场!将大雁改革为家鹅,也算古人早期的野生动物保护思潮吧。
二是问名。因为古人敬神事鬼,对于娶亲这样的大事免不了要占卜祷告一番。所以纳采礼后,男方家托媒人再到女方家问清女方姓名、出生年月日时,民间俗称为“下帖”。问名礼发展到后来问生母的身份(是妻还是妾,以辨别女方是嫡出还是庶出)、门弟和职位高低、财产以及容貌、健康等方面。
三是纳吉。问名后,男方家将女方生辰八字和自己儿子的生辰八字开列,请巫卜“算命”,问吉凶祸福(俗称“合八字”)。占卜的结果是大吉大利,那就是纳吉了,婚礼程序继续向前推进。如果上天警示,这个未来媳妇可能是个“扫帚星”,和丈夫八字不合、命理相冲,那么对不起,程序到此终止。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家的仪式,现代多称“订婚”。
四是纳征。这是六礼中主要程序之一,婚约一经确立,即具有法律约束力,一方不得随意翻悔。这项婚礼又称“完聘”、“大聘”或“过大礼”。下聘礼后,虽未举行大婚,但女方名份已定,实质上夫妻关系已算确定。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谓“送彩礼”这个风俗。男女双方父母邀集部分亲友订立婚约仪式。由男方向女家交纳聘财,婚约至此成立。这对女家来说最实惠。
一些朋友望文生意以为纳采就是送彩礼,其实不然。因为古代皇家纳采时候送礼物也仅是一只大雁,民间估计也就鹅鸭之类。但纳征不一样,代表了男方和女方的名望身份,纳征的多少直接就关系到身份的贵贱。彩礼的时代特色鲜明,古时侯是给绢帛之类,后来是金银财宝。几十年前的彩礼讲究多少个轮子多少个脚,流行过的三大件等,现在物资丰盛,人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,最好直接给人民币。由古至今,不管彩礼变成啥样,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是:小女婿家给得再多,老丈人都欣然“笑纳”,而且给得越多,笑得越甜!据说唐朝时候,崔、卢、李、郑这些氏族名门嫁女儿,纳征的钱财多得吓人,动辄数十万贯。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很是头疼,特意颁布了法律,禁止这种买卖婚姻性质的纳征。法自然可以随口出,但彩礼至今未禁。
五是请期。这是男方向女方家商订结婚日期的仪式。纳征后,男方与女方家协商完婚的日期,如女方家推辞则由男方家决定,民间俗称“提日子”、“送日子”。古代选择日期一般多请算命先生确定所谓“黄道吉日”,而且多以逢双的日子为主。现代这一习俗虽然保存,但在选择时多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为主(如元旦节、五一节、国庆节等)。
六是亲迎。这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。这个过程可谓险阻重重。结婚当天小女婿更是要上窜下跳,红包乱发,才能把新娘子最终弄到家。
其实古代婚姻礼仪本身并不重要,而是礼仪本后所隐含的东西,礼主于敬。今人以为繁琐,实是不懂对婚礼程式的重视,也是对婚姻本身的一种敬重。过去的中国人,结婚要拜天地、拜父母、夫妻对拜,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为自己的证婚人,发誓对对方的终身负责,让天地神明作证,监督自己的行为,如有违背,将受到神明的惩罚。
可惜现在的中国人结婚,只保留了结婚拜父母、夫妻对拜的形式,把拜天地当作迷信的东西抛弃了,只能从演古装戏的结婚中看到古代结婚的形式中有拜天地一说。结果,现在人结婚效率是高了,离婚率也高了,打着婚姻自由的招牌,以为追求自由幸福是人皆有之的权利,可是那么多因离婚带来的社会问题,又有谁来负责?
新中国成立后,《婚姻法》作保障,男女婚姻自由,婚礼从简,吃些糖果,或办酒数席,家人亲友欢聚庆贺。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吧,我们追求“革命同志”的结婚,那时候把结婚的彩礼当成了“买卖婚姻”,因此革命群众是有觉悟的,自觉同旧社会的不良习气作斗争。但80年代起,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兴起迎亲坐轿车,索高聘礼,大操大办酒席,讲排场、比阔气之风重新滋长。女方索要的“三转一响”内容从手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和收音机到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再到今天的手机、电脑、汽车和房子,真正是与时俱进。
因为一段诗词大会,想起了一段故事。
供大家在这个艰难的日子里一哂。 |